何謂心臟血管疾病?為什麼重要?很常見嗎?有何症狀?
心臟與血管,組成了人體的循環系統,當動脈血管因為硬化狹窄,或因為血栓造成阻塞,則會導致各種疾病。若發生在腦部,則造成中風;若發生在腎臟,則腎功能將逐漸退化或造成難控制的高血壓;若發生於四肢,則手腳冰冷疼痛或水腫跛行;若不幸發生於心臟的冠狀動脈,則導致缺血性心臟病,即大家熟知的狹心症及心肌梗塞。所以我們就可以知道,這是個很嚴重,也很普遍 ,且常要面對的問題。
根據衛生署公佈國人去年10大死因來分析,佔第一位的是癌症,但是第二名就是剛才提過的心肌梗塞,第三名是腦中風,第十名是高血壓;所以若以致病機轉來分析,心臟血管疾病其實超過全身癌症的發病率,才是國人死因的真正元兇。不僅我們如此,各個先進國家也是如此,而且隨著國人飲食逐漸西化,這個趨勢更是一年比一年明顯。
什麼樣的人要小心?何時該找醫生?
造成心臟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,包括高血壓,糖尿病,高血酯,如膽固醇或三酸甘油偏高,以及最重要的:抽煙,此外,肥胖,缺少運動,年紀大的男性或過了更年期的女性,發病率也會逐漸上升。因這些問題常有遺傳或家族的傾向,所以當您本人具有多項危險因子或親近家屬有心臟血管疾病的病史,那您就屬於心臟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,應該每年定期健康檢查。在心臟方面,若發生胸悶胸痛,前胸壓迫感,運動時易喘,甚至胸痛時伴有冒冷汗或有轉移酸痛感到下巴、肩背及上臂,則應該立即尋求心臟專科醫師的協助,儘早接受良好的評估檢查,以免延誤病情及錯失最佳的治療時機。
如何治療心臟血管疾病?
治療可分為藥物與手術兩方面;藥物可以擴張血管,抑制血栓的生成及避免血管持續硬化狹窄;但當藥物無法控制或有突發的危急狀況,如心肌梗塞發作時,則有賴手術治療的積極介入。手術包括傳統的外科血管繞道手術,就是在阻塞血管後方再接一條新的血管,及近年來快速發展的內科心導管手術,不需開刀,而改以氣球擴張或支架等方法,將狹窄阻塞的血管重新打通。
何謂心導管手術?
心導管手術自1929年開始發展,至今已成為診斷及治療心臟血管疾病上不可或缺的工具,在很多方面,甚至已取代外科手術成為首選的治療方式。廣義而言,不需開刀,以打針的方式,經由導管,而對血管或心臟等目標器官進行治療,即屬於心導管手術的範圍。所以除了治療心臟甚至全身的血管阻塞,也可以藉由電氣燒灼術,或各種心臟節律器治療心律不整甚至治療心臟衰竭;也可免開刀封閉心臟內中隔缺損甚至置換瓣膜;乃至於換心手術術後,經由導管切片術追蹤組織排斥狀況等,可說是近年來心臟治療上最重要的突破。
心導管的基本過程,簡單的說,就是在局部麻醉下經由手或腿的周邊動脈或靜脈穿刺(通常是手腕或鼠蹊部的動脈或靜脈),將特製細長導管,沿著大血管進入心臟腔室或血管,再經由此導管送入特製器械(如氣球、支架)以便進行下一步的血管的檢查與治療。
傳統上心導管手術多由腳來作,先在聽說可從手,各有何優缺點?
傳統的心導管手術是由大腿腹股溝的股動脈穿刺,它是一個成熟的步驟,可以快速的建立進入主動脈及右心的通道。當治療心肌梗塞而血壓不穩定時,還可以立即放置主動脈內氣球幫浦(IABP)或暫時性心律調節器,增加了手術的多樣化與安全性。但它最大的缺點在於止血不易。治療導管拔出後,需壓迫傷口處5-30分鐘直到止血為止,然後再使用繃帶加壓,繃帶上方並需進一步使用3-5公斤砂袋或加壓束帶加壓6-8小時,整個過程當中,病患需完全平躺,大腿不可彎曲,並保持此一固定姿勢6-12小時,此過程常常讓老人家及患者感到相當不便與不適。
新的方法是經由手腕的橈動脈穿刺,由於血管表淺,定位加壓止血容易,且橈動脈周圍並無伴隨大靜脈及神經,打針時不會傷及其他重要組織。術後病人只需注意勿過度彎曲手腕即可,不需臥床,可四處走動,大幅減輕了患者的憂慮與不適,也可以縮短住院時間。尤其面對種種原因而致無法長時間平躺的病患,有易出血傾向者,或洗腎患者的動靜脈廔管狹窄阻塞,經橈動脈更是治療的首選。
所以經由撓動脈作心導管手術應該較好囉?費用會比較貴嗎?
由橈動脈做心導管手術確實有許多優點,但是也有其限制。首先因為撓動脈相對血管徑細小,穿刺不易,需要相當高的技巧,而大部分的橈動脈僅能置入管徑6FR以下的導管,限制了治療氣球等的數量與選擇,同時也需要更精細的操作,所以並不是每位醫師都有把握勝任;而面對過於複雜的病灶,分秒必爭治療心肌梗塞時,也可能無法取代傳統的股動脈穿刺。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,各種導管器械日漸精密,以前放不進6FR的雙擴張氣球,現在也可以順利執行;所以經由橈動脈手術應是未來的主流,這也是患者的福音。以目前個人經驗,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患者,都可順利由橈動脈進行治療。至於患者的費用與負擔,則是完全相同,不會比較昂貴。
為什麼有時候醫師建議要用支架?支架的效果好嗎?什麼是藥物塗層支架?
經由氣球擴張後,因血管的特性,會有彈回的現象或出現裂痕;此時短期內再阻塞的機會會大幅增加;經由支架的置放,可以充分克服彈回的問題,提供血管穩定的支持;但支架內仍可能長入內皮細胞或增生血栓,從而發生支架內再狹窄;這是多年來心導管手術面對的最大難題,但經由藥物塗層支架的使用,支架內再狹窄的比率,由百分之二十以上,大幅降低至百分之三以內,這是令人振奮的突破,可惜目前健保仍未給付藥物塗層支架,患者的負擔偏高,希望將來能早日開放,造福真正有需要的患者。
那心導管治療有沒有什麼副作用或危險性,有沒有禁忌症?
任何的侵入性治療,都有其風險;心導管手術就檢查平均而言,出現併發症的機率約為千分之一,因為需要施打顯影劑作血管攝影,所以可能會有過敏反應,所以嚴重過敏體質,或腎功能很差而尚未洗腎的患者,作心導管手術需要審慎評估;而本院現今已率先全面採用非離子性顯影劑,且不加費,大幅減輕患者腎臟的負擔與過敏的機會,這也是我們保障患者權益的積極表現。
此外,經由股動脈手術,由於傷口止血不易,易有瘀青血腫等併發症,故術後止血不可輕忽。嚴重心肌梗塞併心衰竭肺積水等接受緊急心導管手術治療時,風險會增高到百分之一以上,有不少治療時,發生惡性心律不整,血管裂痕甚至心包膜出血等情形,甚至死亡的報告,但衡量消極治療時高達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死亡率,心導管手術仍是優先的選擇,所以術前與醫師充分的溝通,共同承擔與面對疾病的挑戰,仍是不變的法則。
結語
心導管手術的進步,造福了無數的患者。經由橈動脈治療,提供患者一個治療過程更舒適而順暢的選擇;但不可忘記,心臟血管疾病的治療,仍有賴最基本的危險因子控制與自我警覺;再次強調:控制好您的血壓,血糖,血酯肪,戒絕抽煙,良好的與您的醫師溝通,規律的追蹤迴診,相信如此,您一定可以長保安康。
作者簡介:
蔡天堯醫師,畢業於國立台大醫學院醫學系,並在台大醫院接受完整內科與心臟科專科醫師訓練,曾任職於台大醫院及財團法人恩主公醫院擔任心臟科主治醫師,直至目前仍持續受聘於台大醫院,從事心導管手術治療;九十四年七月跟隨總裁--前台大醫院院長李源德教授,加入敏盛醫療團隊,希望進一步服務大桃園在地的鄉親。